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43章 痒在某处怎么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集英殿内,两女圣人,谈古论今,拿着欧阳修说的高司谏,在比照着苏东坡。

    高太皇太后:“向丫头啊,这个欧阳修会说啊,他在《与高司谏书》一文中,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他反话正说,直砭肌骨。开篇一段,欧阳修以他对高司谏的耳闻传言展开叙事,写出他的‘三疑’。一疑其文名不彰,‘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其人虽列进士及第榜,但在欧阳修眼里,不过默默无闻辈。二疑其品节问题。欧阳修坦言他从朋友那里对高司谏的了解,是‘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在这里,作者提出他疑惑的论据,‘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而身居其位的高司谏,却‘俯仰默默,无异众人’,岂可不疑?三疑作者本人的判断近乎有误,几乎已认定高司谏为人人可爱的真君子了。因为高司谏‘侃然正色’‘无一谬说’的表现,作者虽有疑虑,但内心已倾向于认为高司谏是真正的君子了。十四年里而存三疑,作者铺叙不可谓不丰厚曲折,然至此笔触一转,‘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书信里直陈其言,毫无遮掩矫饰,言辞之犀利,语锋之尖锐,充分表现出一个正直知识分子情义激愤的慨然之态。而欲言其弊却先存疑,波澜曲折,层层蓄势,反话正说,笔触激荡,大有针砭肌骨的锋利。

    如今比照着看,这个苏轼啊,也有‘三疑’之嫌。从他开西湖的《乞状》看,从他在西湖疏浚工程中的所作所为看,他,难道不是‘文名不彰’吗?难道‘品节问题’没有吗?难道不是‘判断有误’吗?……”

    向太后:“母后啊,欧阳修这个人真会说,在文中,他用对比叙事,戳其贼貌。与其说欧阳修对范仲淹充满同情之心,不如说欧阳修在心底潜隐着‘猩猩相惜’之意。范仲淹‘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这段判词,显示出欧阳修对范仲淹的推重与赏识。正直之人反遭贬黜,刚直本性不得伸展,这已使有识者愤恨不已;而小人者如高司谏之流,却要翻白为黑,落井下石,推波助澜,助纣为虐,更令人激愤不平。欧阳修以人之常情来推断,庸人惜身自保,无可厚非;但卑鄙如高司谏者,却要‘昂然自得,了无愧畏’,诋毁贤能,以其为己能,那就是‘君子之贼’了。欧文层层推理,婉曲中显现出绵长透辟的说理风格,让人无可辩驳,无可回避。在事理对比中,人格与品节的高下、尊卑,道义与情感的价值评判,真实与虚假的对比取向,都已昭然若揭、历历分明。作者在文中活画出高司谏媚骨十足、颠倒黑白的丑态和贼貌。

    当然,今天我俩面临的问题与欧阳修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欧阳修是愤于高司谏对范仲淹的不作为、胡作为和反作为。而我俩今天是愤于苏轼对西湖的不作为、胡作为和反作为。苏轼于西湖,你既然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你就好好地去‘开’呗,干吗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五六里长的苏堤说成是三十里,杭州没有灾荒却谎报灾情,西湖没那么多活计都要花那么多的钱粮……”

    高太皇太后:“向丫头啊,欧阳修一文,看似措词谦虚,但行文中,穷追猛打,毫不手软。他穷究其理,无可遁形。欧阳修绵长深厚的说理论证风格还表现在他能够将道理条分缕析,于细微处见出奇崛笔力。他依理说事,直言范仲淹正直的操守与超群的才具,并以此来反责高司谏:‘倘使范仲淹能力不及,品节不当,却能在朝为官多年,你身为朝廷谏官,岂不有失职之实?而当其为皇帝‘骤用’之际并无谏讽之语,一旦官事颓败,却又刻意逐贤,不正是谄媚权贵以自保、诋毁贤人以自高吗?’欧阳修义正词严,理据充分,透辟深邃,极尽论说家义理、考据风范,让对方无可遁形,真相毕露。

    这篇文章采用层层说理的论证方法,先从时间的纵向角度叙事,虚写高司谏正直秉性,却以实写来揭穿其虚伪本性,前后文顿显跌宕之姿,行文灵活多变;后以横向对比凸显范文正与高司谏人格的高下,比较中杂有浓浓的批判精神;最后层层剥茧,依情循理,对高司谏的丑陋与卑劣行径予以痛击,从而使说理呈现出睿智锋利的光芒,真正收到了有的放矢、针针见血的论证效果。从语言风格上讲,欧阳修褒贬分明,直言不讳,把他的喜怒爱憎情感毫无遮拦地加以表述,情愤激越,体现了一代文豪不存芥蒂的畅达胸怀和硬朗豪迈的气节风骨。

    欧阳修的范文,我俩要不要学习?不学,我俩就哑巴吃黄连了;学,我俩就自已打自已的耳光了。唉,难!这个大胡子,真是个大胡子!他打了个活套让我俩钻呐……”

    向太后:“母后啊,我在说欧阳修,我在说高司谏,我其实是想说王木木,想说苏东坡。木木王爷毕竟出身木匠,他的文采不行啊,在这里,苏轼更恶于高司谏,而木木的文笔更弱于欧阳修,此消彼长,让苏轼的嘴脸还能在朝堂上混。但是,此风不可长矣,我情愿搞个纠风整风运动,我也不愿把自已给人阴着玩……”

    高太皇太后:“哦,向丫头啊,我想起来了。那个欧阳修,庐陵(江西吉安)人。是文学家、史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以诗唱和。后入朝任馆阁校勘。就是因为指责谏官高若讷,被贬为夷陵县令、乾德县令。但后来,又复任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知谏院,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因事又被贬滁州,又被贬扬州、颍州、开封府。后来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又出任枢密副使、参知事先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以‘太子少师’退位,在颍州(安徽阜阳)去世,谥号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

    向太后:“母后好记性,说得不错,欧阳修此人,一生也多坎坷。嗯,不过,母后啊,我们还是别发散,虽然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一文对我们对现状的判断很有借鉴意义,不过,时间不早了,我们还是继续来议议这个苏轼吧!母后啊,你说,苏轼这人到底是有才还是无才?或只是个庸才?欧阳修时贬时升,仁宗皇帝也是量才录用,我们对苏轼,也该量才录用,时贬时升,是吗?……”

    高太皇太后:“向丫头啊,这个苏轼啊,自孙儿煦儿登基,我们重用司马光等旧臣后,苏轼也从流放地回京城,一路飚升,这,都是我俩的主意。现在,出尔反尔,我俩又要贬他了,治他罪了,你不担心满朝文武背地里在笑话我俩?……”

    向太后:“母后啊,常言说得好,要了面子,小心里子。对,我俩一直很心仪苏轼的诗词,欣赏他的文才,也让他作了高官。其实,我现在意识到,我俩的思维恐怕有些问题。是的,我俩重用苏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