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670 心事(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查,施展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威风呢。也不能允许在这个关口,使内阁和立法院抓住皇事院的痛处,可以光明正大的限制皇事院的职权,或者是以后每每遇见关于皇事院的法案时,都会有人拿这个事情作为挡箭牌。

    庞煌很有一种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的感觉,他很无奈,但是也需要去尝试。到如今他才明白什么是民主。

    原来民主最大的靠山竟然是极端的独裁,他不知道这样想对不对,但是在回到大明以后就开始想要实施民主的他,到如今才慢慢的体会到当初朱元璋对自己所为的愤怒。

    庞煌觉得自己是在玩火,失败后牺牲的对象就是自己。

    所以他才在景泰初期强势的集权,收拢各个藩王的军事力量成立军镇,又花费很大的精力将大明周围的隐患慢慢的消除,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集权统治。

    但是想到最近几年自己的作为,才醒悟过来,自己迫切的想得到如此庞大国家的统治权力,不过是为了再慢慢的将其放开。庞煌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也不知道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度会不会出现。

    庞煌有些担心,他不敢想象自己失败的后果,所以他走每一步都很小心,利用着自己造就的至高皇权,去实施那遥不可及的民主,这件事落到另一个时空中的书友眼里,不知道会笑掉多少人的大牙。

    之所以这么小心翼翼,是因为他已经领会到自己放权后的弊端了,也可能这些读书人是官场的天才,他们不会放弃任何皇帝所抛出的每一项权力,就比如内阁的组建吧,庞煌尝试着利用官员们的自主之权。

    曾经有一段时期,庞煌下诏曰,内阁成员分成三份,其中四成由皇上提名,三成由内阁提名,而剩余的三成属于毛遂自荐的形式开始。都以双倍人数招收,再由京畿七品以上的官员公投决出内阁成员。

    这里先不说公投前后的热闹场面,因为大家都能想象的到,就说那三成的毛遂自荐名额,那次都会让人打破头的往里面钻,尽管设置了多道门槛,比如说致仕官员不能参与、为官不超过十年的不能参与、在地方上从政不超过三年以上者不能参与等等很多很多。但是由于大明几十年来相对的稳定,已经造就了大批官吏产生,就算是抛除这些门槛。应招者也是如过江之鲫。

    每每到了内阁产生空缺或者换届的时候,京畿之地肯定会动荡一番,甚至为了争夺名额有很多肮脏的事情发生,令庞煌不得不停止了这种自己都感到愚蠢的行为,将内阁的提名权又收了回来,但是庞煌总觉得有些不妥,自己了解的官员有多少呢?原来可以凭借另一个时空的印象。但是现在呢,只能靠吏部的评议和自己阅览奏折的经验和直觉来提名。这也是庞煌感到沮丧的原因之一。

    现在庞煌已经不相信另一个时空中所谓的民主和独裁之说,他以一个上位者的角度来观察,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独裁?

    这些不过都是当权者来博得喝彩的论调。在现在看来,没有绝对的民主,也没有绝对的独裁才是真的。民主失去了独裁的保护,很容易就会失去方向,渐渐的又转向往集权上面发展。而独裁失去了民主制约,也很容易造成当政者在极权之中的迷失,以至于造成错误。

    无论是哪一个时空,都有鲜活的例子在那里放着呢,一个叫马克思的人说奴隶社会不好。但是在中国也有春秋战国时的百花齐发,说封建社会不好,也屡屡有盛世的诞生。说资本主义国力提高,但是在另一个时空中也有贫穷的资本主义……。

    这使庞煌不由想起了一句不知道是谁说过的名言,那就是:凡是有利于百姓生活改善、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就是好制度。也可能是他记错了,但是大概意思就是这样子的。

    庞煌不甘心让朱元璋的独裁继续下去,因为他不敢保证朱标的继承者还会如同现在一样清醒。要保持长久的清醒,就必须有着集思广益的民主制约。

    而且凭借自己的见识以及能力。是绝对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他只有一个人,却要顾及千丝万缕的事情、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

    所以他想要为子孙们留下一些好的根基,所以庞煌宁愿不要所谓的景泰盛世,也要强力扩张,否则,只需要抛除朱棣那边沉重的包袱,全力发展国内经济,慢慢的经营就可以实现所谓的盛世之梦,但是庞煌从心里排斥那短暂的繁华。

    景泰十八年六月,博士黄彦清见市不拾遗,奏之上,且曰:“陛下德化!”上书所言的意思,也就是在隐晦的拍皇上的马屁,说是在景泰帝治理下的大明帝国出现了历史上不常有的天下大治之前兆——“市不拾遗”的景象,因此上奏皇上之后,请求皇上往泰山封禅。

    朱标当时不知道是该气还是该笑,那几年由于五城兵马司的改制,已经退役士兵的安置问题,导致了治安曾经有一段不稳,刚刚稳定不过半年,就说有大治之兆,请自己封禅,不知道是不是讽刺自己,反正朱标让其回去捡了一个月的垃圾。你不是说不拾遗吗?既然别人不去捡,你就替朕去拾遗好了。

    从那件事情发生以后,朱标更是小心身边的奉承之人,这又是导致他沮丧的原因之中的一个。

    所以必须在事态自己还能完全控制之下,有些部门在严苛的独裁下实施民主,所以暂时不能让皇事院有尴尬的事情发生,因为朱标首先是要拿宗室为主的皇事院开刀,那就必须要保持皇室中良好的名誉。

    既然暂时不能让皇事院尴尬,那也暂时不能理会朱志均等人的奏折问题,全当都是真实的事情处理,而在暗中,朱标开始布置人手,以焦庆安为首的内厂情报处人员,开始频频往南方调动。

    而在进行这件事的同时,朱标又要去杭州了。

    皇上去杭州出巡,目的不过是途中设在湖州、苏州附近的造船工场,经过锦衣卫军备局的多年研究,集合了来自高丽、琉球、广州、福州等地,甚至还有来自威尼斯的造船工匠,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制造成大明历史上第一艘铁甲战船。

    当然不是实际的铁甲船只,对于解决浮力问题,如今的工匠依旧显得无计可施,现在的铁甲战船不过是部分关键地方包装着铁甲的船只。

    由于是在内湖实验,所以现在的铁甲船长一百二十尺,船头宽十五尺左右。船头像龙头,甲板上有坚固外壳,木壳上复有鳞状铁叶,酷似龟背。船上面用铁板包裹,左右各有二十二个夹板、三十二个炮口,船头也有四个。一艘船装有近百门火炮,火力很强。船每边十六支划桨,在无风作战时以便于机动灵活的游走。

    其实庞煌对于另一个时空中所谓的郑和下西洋心里早有疑惑,以大明现在的技术力量,尚且不能远洋航行,更不要郑和的那个时空了,当然,商船在宋朝时已经可以远航,但是商家求的是利润,听有些商贾说,他们的船只一般都会选择季节来计算时间,而且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距离海岸不远的地方航行,那种远洋,不过是贴着海岸线行走而已。

    木质船身的远洋能力,以及抵抗风浪的能力实在令人担忧,不能全天候,无论季节的在海上行走,那和当年与蒙元作战有什么区别呢?(未完待续)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