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634 亲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御驾亲征的决定,是皇帝朱标在去年就已经考虑清楚了,首先,在文治的前提下,大明以后再想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很小,此时不在各军镇总督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军威,恐怕下一代帝王更没有机会,父皇朱元璋就是靠着建立大明的武功而余萌给自己的生杀大权,自己也要为后代着想了。

    但是他没有表露出来,只是命令辽东方面一定要坚守到今年的六月。那是为自己北上打基础的。

    景泰十年的来到,皇帝朱标更是装出分外高兴的模样。嫔妃儿子们的相聚一堂,和和乐乐地举杯相敬。家和国安,是何等的乐事啊!

    元宵节过后,皇帝朱标就命令京师开始筹备自己御驾亲征的事宜,当然毫无例外的遭到了一致反对,皇帝朱标没有理会这么多,只是下旨加封兵部尚书铁铉为太子太傅,入主东宫,署理詹事府。

    并调遣杭州水师入京面圣,之后将水师军权交与铁铉主事,这是他为北上再一次的打算,因为京畿之地的兵卒将士已经盘根错节,自己北上之后,铁铉未必能镇压的住,调集一些新的兵种,来接防京师部分防务,这是给铁铉辅政铺路。

    正在这时,帖木儿进军宣化的消息传到京师。张家口堡的失守意味着大明的国门已被打开,社稷大厦行将被倾覆。在这种情况之下,内阁和百官的阻挠已经显得有些多余和别有用心,大明以武立国,作为皇帝御驾亲征虽然不妥,但是也不是很让人不能接受。

    皇帝朱标下诏:太子监国,铁铉辅政,内阁不动。按照日常工作按部就班。

    他久已期待的摧枯拉朽的大军事行动即将展开,北方彻底平静的局面将很快呈现在面前。但皇帝朱标没有将这内心的狂喜表现在脸上,他已经三十余岁了,加上十余年的皇帝生涯。有着一份别人所没有的沉静。

    皇帝朱标没有打算搞的鸡飞狗跳。天下大乱的。在五军都督府的组织下,从各地军镇召集了十三万人马。皆在中都凤阳府附近待命,而他则准备沿运河北上,一直到北平境内上岸,一来可以免除奔波之苦。二来可以快点,随行的将士们不用胆颤心惊的随时要注意他的安全。

    水上,还是大明的天下,按皇帝朱标参照另一个时空的了解,现在水上力量能超过大明的,根本不可能存在,而且运河经过几次疏通、治理。在蒙元时期就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之水上交通要道的大运河。现在成了大明承担南北运输的主要渠道。

    因为陆地上的官道虽然得到了一定的休整。可是费用却要远远高出水运很多,开始皇帝朱标开通运河的原因,是为了分流由原水军退役的船只转为民用,没有想到引起了商贾的抢购和积极性。主动捐钱疏通运河,现在京杭运河的地位在大明占有大半的运输地位。

    不过皇上北上御驾亲征帖木儿,运河在短时间内被封锁,只做军事用途,但是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皇帝朱标酝酿的运动会开幕了,全国上下,除了军队之外,目光都被吸引到了钟山脚下。

    运动会在景泰十年的二月正式开幕了,百忙之中,作为皇帝的皇帝朱标为了表示重视,专程参加了开幕仪式。

    大明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京师钟山脚下召开,其中功劳最大的当然是由拜占庭过来的传教士和商贾,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已经使他们有时间往返万里之遥找来各种文献资料,参照着大明的实际情况而改造而成。

    道教初兴,当然要以青牛为图案,设计了一面运动会的旗帜。辅助于大明的日月大旗,几乎遍布了南京的每一个角落。

    暂时以十面埋伏为会曲,现在大明还没有成型的作词作曲之人,因为儒家虽然以作词、作曲为荣,但是始终认为这是旁门左道,每个人都会一点,但都不屑于去做,在他们的心里,作词、作曲只是在秦淮河两岸的画舫上用来博得美人一笑的工具,才会需要这种靡靡之声。是登不了大雅之堂之事,

    皇帝下诏要开运动会,在士大夫眼里,不过是一时兴起的冲动之举,他们没有感受到那份热血之前,恐怕不愿意为之出一分力气,不过在皇帝朱标看来,这慢慢的会有所改变,为了保持民众的热情,他决定连续举办两届运动会,来彰显大明的繁华。

    来自十九个行省的运动员计三千余人,在二月二十五降圣节集体参加了祈福法会。法会按照传统方位观念,以南为阳,北为阴;左为阳,右为阴,举行祭天之礼。此外,还参考了唐朝庆祝降圣节的安排,举行点灯仪式之后。

    由皇帝亲口宣布运动会的开幕,提出“道通天地,继往开来”的运动会口号,声明此次运动会是为了弘扬大明道教为宗旨。

    然后皇帝朱标就发挥自己的耐心,几乎是忍受般的一直坚持到运动会开幕式结束,看到了在另外一个时空绝对看不到的入场仪式。

    比赛项目主要是田径,后来由拜占庭的商贾们依据雅典的资料,逐渐增加了摔跤、全能、搏击、赛马、射箭,以及划船、蹴鞠等等达二十三个项目。

    运动会要进行约半个月左右,这个期间,恐怕皇帝朱标已经到了北平了,人就是这样的奇怪,官员们除外,民间只要眼前有了热闹事,那管北方的战事会进行的多么激烈,大明周报的引导,加上运动会这个新奇玩意的吸引,早就使大家忘却了皇帝的御驾亲征。

    运河之上的龙舟之中,皇帝朱标早就忘却了运动会的热闹,虽然在此时的大明还是可以与元宵灯会媲美,但是在另一个时空中看惯了电视转播的皇帝朱标却没有把自己导演的这出戏放在心上。

    看罢来自居庸关的战报,在舱内的甲板上轻快地走着,若有所思地在嘴里叨念着“盛庸”这个名字。走着走着。突然转身问刘超道:“你见过盛庸吗?说说你的看法。”

    刘超也已经二十余岁了,已经去过大明军事学院学习的他,想了一会,奏道:“微臣不是太了解盛总督。不过臣以为。陛下既然让盛总督统领一方,眼光肯定是不错的。”

    提起盛庸。皇帝朱标的印象是深刻的。他凭着另一个时空的了解,当年破格启用了只是一个卫所指挥的盛庸,当时惹来很多非议,但是皇帝朱标相信另一个历史中的评价。说其对火器的运用十分娴熟,是朱棣都忌讳的人物。所以把盛庸提在总督的位置上,现在已经四年了,不过缺少了和朱棣的一战,盛庸也没有显出他非凡的军事才干。

    反而这次和帖木儿的首战失利,引来了弹劾一片。以至于皇帝朱标在船上一直考虑盛庸的能力问题。难道自己错了?

    刘超不敢多说,对于皇上能对一个败军之将现在仍然保持沉默。他已经感到十分不易了,他身为皇上的亲卫统领,深知皇上所承受的压力,来自于朝堂之上的弹劾奏折。足可以将人砸死,所谓的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皇上保持中肯到现在,盛庸应该感到满足了。

    “朕不会用错人,但可能是朕错了!!”

    这话声虽说不高,但在这空旷的船舱里,在刘超听来,却显得特别的响亮。暗暗在心里羡慕盛庸的圣眷之隆,但是皇上怎么又说不会用错人,却是皇上错了呢?这一点刘超搞不明白,却也不敢问。

    随着一阵甲板的轻响后,几个宫女簇拥着一个如花似玉的柳腰少妇走了进来。正是小维。由于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