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一节 防弹衣加火箭弹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国大陆崛起了,以后的印度也会崛起。

    德国靠的是汽车业、机械制造业,日本靠的是电子产业,亚洲四小龙靠的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中国大陆靠的是人力密集型产业。

    严谨的德国人似乎拥有机械的天赋,所以他们的机械独霸全球。精细的日本人,喜欢樱花的国度,他们擅长制造精美的漂亮的民用品,所以他们制造电视,制造手机,制造游戏机。亚洲四小龙区位优势明显,所以他们可以走产业转移的路子。中国大陆更是拥有庞大的劳动力,所以可以走人力密集型的路子。

    很显然,只有找到了合适自己的路子,才能最快速的赶上前面先进者的脚步。

    找对了自己的路子,才能走的快,这句话没错。

    可是什么路子适合中国人呢,中国人的性格是什么呢,辜鸿铭说,中国人有德国人的严谨态度,有日本人的精细性格,有俄国人的豪迈气质,有美国人的冒险精神,有英国人的绅士风度,还有法国人的浪漫主义。

    这话说的没错,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而是说出了一个事实。中国太大了,中国人太多了,各个地区人的性格都不同,你可以在西北找到德国人身上的严肃、沉静,可以在江南看到日本人的精细、讲究,可以在燕赵大地上看到俄国人的豪迈、野性,可以在闽粤看到美国人的冒险、开拓,可以在西川看到法国人的浪漫、散逸,也可以在士绅们身上看到英国人的绅士风度。

    那么中国人该走什么路子,美国的大商业开拓路子,德国人的机械至上路子,日本人的电子科技路子,还是等着产业转移。

    赵泽勇经过苦思,最后认识到,什么路子其实都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有时候不是你去选择路子,而是路子选择你。德国人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技术底子,日本人战后可以吸附在美国身上发展民用,四小龙等到了产业转移的契机,而中国则有计划经济留下的庞大资本。

    而在民国时代,中国有什么底子,有什么契机,好像都没有。

    但是有赵泽勇,于是就有了德国的技术实力,有了四小龙的契机,就有了一切。

    技术实力,可以从现代拷贝,完爆德国不成问题。产业转移,有什么比时空转移更犀利的。现在需要的,只是打造一个‘活’的产业了,不仅仅是工业,还有农业,服务业。

    德国有技术基础,战后飞速的崛起,带头的是汽车、机械,日本人也有一定的基础,让他们崛起的是彩电,是空调、冰箱、洗衣机,是手机、游戏机,是机器人,四小龙所有契机,他们得到的是日本的造船业,英国的纺织业,美国的金融业,而大陆有实力,几乎全面出击。

    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他们抓住了工业革命,开创了工业革命。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他们继承了工业革命,发展了工业革命。中国则失去了这两个世纪,必须补课,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课,补用机器代替人工的课,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课,补内燃机、电力应用的课,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没来到,抓住她,开创她。

    说到底这些都是理论,是孙中山的大话,是空想家的谈资。赵泽勇是一个实干派,从来都是,所以他要做的是最实际的东西。

    说白了,落到最具体的层次,还是企业,超级企业,龙头企业。用大龙头企业,带动民国的工业革命,补上机器代替人工,补上内燃机、电力的课,并且发展电子产业开启第三次工业革命之路。

    具体做法,赵泽勇很快结合起了自己的龙头企业计划,或者说把自己的龙头计划又往前推动了一步,完善了一步。

    德国的大众汽车,日本的索尼电子,新加坡的淡马锡投资。

    打造龙头企业,一个龙头企业,可以带动一连串的上下游产业,形成一条能战斗的链条。大众汽车可以带动德国的钢铁,带动德国的机械制造,日本的索尼可以带动日本的集成电路,带动日本的音像制品,淡马锡则让新加坡全面升级。

    但是中国是一个大国,是一个超级的大国,人口数万万,不可能只靠着德国的大众,靠着日本的索尼,靠着新加坡的淡马锡,而是要有自己的大众,有自己的索尼,还要有自己的淡马锡。说白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想要崛起,就要在各条产业上,都拥有超级的龙头企业。

    赵泽勇想明白这些,好像是想了很久,又好像是突然就明白了。是从到了民国后就开始想,才终于想明白了,还是积累了很久,突然受到基本读物的启发一想就明白了,赵泽勇自己也说不清,反正就是在自己思维模式,世界观,认知固定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想明白了。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