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六八:刘玄德奏牍两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不顾生死出来站在南门城头,自有他的用意

    他埋怨他,不过是真心的担心他的安慰罢了

    从鲁肃这里出来后,刘备立即着手处理这件事情

    他这次的表现,已经不再是“温和”了

    因为他明白,温和已经失去了作用,对于他们这些丧心病狂之徒,唯有处以极厉之刑

    当初,若不是对待他们太过温和了,如何会闹成了现在这种局势?

    他到此时,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

    政治上需要温和,有时也需要暴力

    刘备回到定都的第三天,他立即召集了所有在定都的文武,当着汉帝的面,说出了自己的处理意见

    屯田校尉枣袛、将军蔡杨、刘岱,为叛首,皆处以极刑而他三家的家童在这件事情成了帮凶,在动乱中已经死去三四百,余者七百多人,全部坑杀三府之家眷,满门抄斩,一个也不许留!

    为此事,鲁肃还向刘备求情鲁肃说,家童为乱,不过是听从主人的意志他们主人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他们没的选择所以这件事上,还真不能全怪他们至于坑杀,是不是过了点?希望刘备重新考虑

    刘备其实也非暴徒,他也绝不希望诛人族,更不会有杀人家的癖好但他实在震惊于这次事变想若让这群狗日的成功了,失去定都事小,要是失去了鲁肃这样的人,那才让人愤让人恼

    所以,他的生气,是出于那种他与生俱来的侠义之气

    虽然,他很清楚,这种侠义之气,是不该出现在一个王者身上的

    放在以前,他肯定一点也不在乎这些,他甚至会为某种义气,而奋不顾身也要拿命去拼就比喻他刚接手徐州之际,正是百废待兴,他却因为袁术对他周边使了小小动作,而毅然决然向他这个家世不简单的四世三公之后发起反抗这算得是“义气”,一时不忍,难忍之气当然,这是他前期的,那个刚刚脱离帮派义气的更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性格也渐趋脱离了“义气”,而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大局之上,以包容天下的心态,包容了一切

    比喻,豫章一败后,他并没有急着去向袁术报仇,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他最大的敌人并不是他

    他的理智终于战胜了他原来那满腔的义气,转而变得理智了处处做事都有为了大局考虑了

    而为了大局,他自然要失去些什么

    比如,这种得之不易的“义气”

    等到义气渐渐磨灭的那一天,也就是他完成自我的升华的最后时刻

    当然,世间万事万物,有得必有失,有舍必有得,这是必然的规律

    他得到了高官,失去了低禄

    他爬得高,也感到了高处不胜寒的苦楚

    一个“孤”字道尽无限的沧桑!

    一个高高在上的“明公”,更是一条界线一条“义气”与“理智”的界线

    本来,他以为这种冲动,这种义气不会再来了但当鲁肃为了保住他的定都,以身涉险,身受重伤时,他知道,他的内心澎湃了,那种消失已久的动力又回来了那是种朋友间的义气那是种正的能量!

    当他会为了鲁肃,而治这么多人的罪,要杀死这么多人的时候,他就知道他内心的“侠气”并没有消散

    但对于一个掌舵人来说,这种“气”是要不得的

    历史上,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后关羽被孙权所杀,张飞急着要为二哥报仇不免脾气如火山爆发于是,动辄鞭挞士卒,以致健儿为之怒趁他睡着的时候,割走了他的脑袋这是为义气而死之后,“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又倾全国之兵,不顾大臣反对,毅然决然走上白帝城的不归之路这,不可谓不是“义气”可怜刘备磨练了半身的“假仁义”,到底是败在了自己的一时不忍之上义气虽好,千万别贪杯啊!前车之鉴,前车之鉴

    有鉴于此,所以在听到鲁肃的劝说后,刘备又很快回到了那个理智上来

    “子敬你说得没错!这些人都是迫不得已,这才听从了主人,一时糊涂犯了事这也不能怪他们,我更不能将全部责任都推到他们身上去”

    接下来,刘备赦免了这些人,将他们全部流放到边塞充军,免了一死

    当然,像枣袛他们三家,刘备还是不能轻易赦免的,因为这关系到榜样的力量

    如果一人作乱,全家还可以赦免,那将有多少效行者?刘备可不想看到有第二次定都兵变,更不愿鲁肃受到第二次重创

    在斩杀了这三家叛党后,当然,这件事情远不可能就这么快结束完而接下来的事情,将在明里暗地双方面进行

    只是,定都的事情未完,楚都曹府的事情又起了

    赵牛的奏牍呈到了刘备的案前,刘备皱起了眉头

    这楚都到底是怎么了?曹家和孙家到底怎么了?

    孙家二公子孙权被杀也不过一段时间,他当时接到赵牛的详细报告,以为孙家事情一出,好呆也会对曹家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最起码,也可以使他们安静一段时间但他们似乎根本就不屑于过安静的生活,总是要想方设法的跳巢,躲避,做出些出格的举动

    曹家八岁的三公子,居然想要联系上他父亲的旧部,让他们设法将他偷出城去?

    这样荒唐的事情也有?还发生在楚都?真是不敢相信

    也幸好,赵牛在本事件的后面,又有了进一步的解释

    赵牛上面替刘备分析,曹植可能是为了顶替曹丕的罪,所以故意将一切罪责都往自个儿身上揽了去

    刘备闭目想了想,不知为何,在此时,他的判断力,还是多少受到了点历史的影响

    对于像曹植这样“才高八斗”的人,他还真不想杀他

    虽然,这样通敌的罪名,也够他喝上一壶了

    但他,还是不愿意就这么轻易毁了这么样一个人才

    他舍不得,他还想要为自己的儿子留着呢

    但关键的是,曹植到底有没有这个野心,他的想法是什么?他是真的对楚都一点也没有感觉,还是自己的“善待”,仍是让他们不愿意领情?

    刘备觉得,他现在有必要先跟他聊聊,看看这个只有八岁的曹植,到底在想些什么?

    在批赵牛的回书里,刘备让赵牛亲自送曹植来定都,他要亲自见他并告诉他,对于这件事,他可以破例给曹植一次‘自辩’的机会而只要曹植说得通了,或许这件事,他可以不再追究

    将这封书函送出去后,刘备这边又接到了琅邪臧霸的奏牍

    臧霸奏牍中言,他已经率部平定了济北之乱,并且斩杀了叛将曹休,俘虏贼兵万余人现已经将曹休的头颅一并献上

    随着奏牍送来了一方火漆的木匣匣子里,安放了一颗年轻人的首级,但已经被鲜血模糊了

    成王败寇,失败就是这个下场,没有什么好说的

    刘备不再多看,让部下将这颗脑袋挂南门,震慑人心去了

    他这里回复臧霸,说臧霸劳师远出,琅邪空虚,恐为宵小所趁,所以让臧霸回镇开阳,不可在外面久留并表臧霸之功,赐金两百斤,嘉奖一番信中言到泰山原来的太守吴敦被曹休所杀,目下泰山无主,让臧霸举荐一人为相

    臧霸上表称谢,并没有给出名单

    对于臧霸的谦虚之举,刘备当然看了出来他再次催促他,务必要推荐一人,

    臧霸没奈何,只得举尹礼接替吴敦,为泰山太守刘备任用之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