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二章 煤炭大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由于胡胡伊和查科大平原是不接壤的,所以在没有拿到福摩萨以前,威廉也不着急迫使巴拉圭政府履行协议。如今看来,这一步是走对了,既然无法获得福摩萨,那么一个孤立的查科纵然面积够大,但由于交通极其不便,也难以发挥出什么价值。

    更何况玻利维亚对查科也有主权要求,因此在利益不大的情况下,应该竭力避免树敌过多。

    让威廉感到郁闷的消息还不止这一个。

    德国煤矿大规模引进非洲劳工的事情由于动静实在太大,以至于在全欧洲都闹得沸沸扬扬。英国和法国的人权组织已经上诉到刚刚成立的海牙国际法庭,要求德国政府停止这一新型的“贩奴”行为。

    尤其是英国泰晤士报对该问题的持续报道已经在英国民众中间引起极坏的反响,使得德国的国际声誉严重受损。毕竟组织黑人劳工是总参谋部出面的,德国政府说什么都脱不开干系。

    1898年初以来,由于德国采煤成本的下降,西里西亚煤炭得以大规模销往柏林地区,这是英国煤炭在海外的最大市场,占据英国外销煤炭的20%份额。

    历史上,德国煤炭企业是在1912年才在柏林地区取得对英国煤炭的微弱优势,而且是靠零利润倾销取得的,即使如此,英国依然保有柏林煤炭市场25%的份额。

    现在可好。廉价的西里西亚煤炭依靠零利润倾销的手段几乎将柏林市场上英国煤赶尽杀绝。这自然是施廷内斯的杰作。他所领导的德国煤业卡特尔通过对各个地区销售价格和市场份额的严格规定,鼓励西里西亚煤炭企业向柏林倾销。虽然短期内是没有利润甚至是赔钱的,不过一旦英国煤炭退出柏林市场,那么再想进入就很困难了。因为下游经销商队伍一旦崩溃。短期是难以重新建立起来的。到时候就是把价格降得再低也休想把生意做成。

    为了对抗德国企业的倾销,英国煤炭出口商被迫大幅降低销售价格,但是当无钱可赚后只能停止销售。英国煤炭企业缺乏统一的销售组织。出口商则更是由无数个小的商行和航运公司组成,因此在和德国煤炭卡尔特的强大竞争下迅速败下阵来。

    如果仅仅是失去了柏林市场还不足以令英国人彻底恼火,毕竟柏林是德国的首都,德国的煤炭在德国自己的地盘上降价销售也没什么好说的。不过,随着巴伐利亚至威尼斯的铁路竣工通车,萨克森地区的硬煤开始大量出现在亚平宁半岛。

    原来在铁路没有修通前,整个意大利地区只有伦巴第北部靠近瑞士的地方使用德国鲁尔供应的煤炭,因为该地区距离意大利港口较远,而距离鲁尔区距离较近,加上瑞士铁路公司给予了较为优惠的运价,所以鲁尔煤炭在出厂价较高的情况下还能控制这一小片市场。

    不过当德国自己的铁路修通后,国内铁路公司制定的运费更为优惠,加上采矿成本也大大降低,德国煤开始逐步向意大利其他地区销售,蚕食英国的传统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施廷内斯本意是想和英国煤炭企业联合会商讨一个统一售价和划分市场份额的双赢办法,不过英国商人不甘心自己的传统利益就此丧失,在几次商议无果后,施廷内斯只得再次祭起价格战的大旗,以迫使英国人就范。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煤炭商人一方面发动舆论攻势攻击德国煤矿的“非法用工”,另一方面则寻求政府的帮助,希望内阁向德国方面施加压力,迫使其放弃在国际市场上和英国的竞争。

    这种异想天开的打算自然是毫无成效的,虽然英国国内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对德国“奴隶煤”的声浪,但是无论意大利还是法国的商人都不会放着便宜的德国煤不用,去买价格更高的英国煤,至于德国煤和奴隶有什么关系可不是他们所关心的。

    从1895年初至1898年底,德国硬煤的月产量从500万吨增加到1000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25%。另外,作为电煤和机车用煤的低热值褐煤的产量也大幅增长,这种煤是德国的特产,在整个欧洲只有德国有规模巨大的蕴藏量。褐煤都是露天开采,压成煤砖后就近销售,褐煤企业数量多而规模很小,基本不使用非洲劳工,也不用于出口。

    1898年德国1.1亿多吨硬煤产量中,出口3500万吨(不包括关税同盟内部销售),其中制成焦炭销往法国和比利时的约占1500万吨,剩余的2000万吨主要出口至意大利和巴尔干南部地区,挤占了当地英国煤的市场份额。(未完待续。。)

    &.更新比较慢,希望大家多包涵。如果觉得每天看着不过瘾,建议隔几天看一次,内容会多一些。这本书耗费了自由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希望大家觉得好就在章节末尾时点下赞,谢谢!</dd>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